縱觀農藥發展史,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農藥劑型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介紹了傳統農藥劑型,對它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著重對今后農藥劑型的六大發展動向作了闡述。
??? 1、農藥的發展
??? 縱觀農藥發展的100多年歷史,經歷了第1代“低效”天然植物及無機農藥為主的農藥,第2代“高效”有機合成農藥和第3代的“超高效”農藥發展階段。從中可以看出,人類對農藥活性物的篩選要求即為高活性。眾所周知,目前世界新農藥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對新農藥的篩選率越來越低。在20世紀60年代從3,000個化合物中有可能篩得1個活性結構,現在在3萬個化合物中才可能篩得1個活性結構。
??? 考慮到農藥活性物質的開發成本越來越高,若能充分發揮活性物質的作用,以更低用量達到預期的防治目的是另一種農藥高效化的發展途徑。農藥劑型研究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性,正被越來越多的農藥人所關注。
??? 由于農藥原藥大多為有機化合物,與水的相容性很差,不經加工直接用水稀釋噴施根本不可能發揮出其應有的藥效。所以農藥原藥必須經過一定的加工,形成一定形態的制劑才能夠被應用,并且一個劑型的好壞直接影響農藥的效果和應用。為了滿足廣大農戶使用要求,農藥制劑必須具有有效、安全、貯存穩定和使用便捷等性能。
??? 隨著國家對農藥產品的評價已由單一的藥效考核轉向各種功能的綜合考評,如需在保證農藥質量的同時,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等。在此種形勢下農藥劑型對產品功能提升的作用顯得更為舉足輕重。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藥劑對環境的影響,有必要對藥劑的分散、傳導、作用機理做深入研究。
??? 在當今時代,隨著超高效農藥的誕生和人們對保護環境的重視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農藥劑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概括為:① 具有方便使用的形態;② 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藥效;③能彌補原料藥的不足之處;④ 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⑤ 減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⑥ 便于使用,實現省力化;⑦ 對現有農藥品種進行功能化,擴大用途。
??? 2、傳統農藥劑型及存在的問題
????農藥在施用時與環境直接接觸,相對于醫藥的作用體系為相對封閉的人體來說,農藥的作用體系則是一個開放體系,體系中的影響因素很多,如溫度、氣壓、濕度、風力、雨水等都將直接影響施藥效果,即在制劑研究中為保證農藥的藥效需考慮的因素很多。同時隨著國家對農藥管理的深入規范,現階段在農藥劑型研宄中還需考慮對農產品的安全性及對生態環境的友好,但是由于農藥的施用對象為作物,因此對成本的敏感度要遠遠高于醫藥,所以農藥成品藥要求價格相對低廉。表1為醫藥和農藥傳送系統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