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農藥市場整體情況比較慘淡,很多國際知名品牌的農藥產品也銷售量不佳,反倒是一些平時不引人矚目的農藥產品反而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績,那么這些品牌農藥為何會接連的面臨市場困境呢?
一是大宗糧食作物歉收,農戶收入減少。由于今年全國各地極端天氣肆虐,臺風、泥石流、山體滑坡、洪澇災害頻發。一些地區大豆、玉米產量比往年減產不少,品質也有所下降,造成普通農戶及大部分種田大戶對種田信心不足。他們不想在種地上投入大量資金,更舍不得花高價去買品牌農藥,最終直接妨礙了品牌農藥的銷售。
二是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農業也受到糧食價格持續低迷運行的影響,再加上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玉米、大豆、小麥國內庫存量增大,國內加工企業、養殖業一時難于消化這些庫存。玉米價格每市斤在0.7元左右徘徊,且還有下滑的跡象。靠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等糧油作物的種田大戶虧損嚴重,他們根本不愿在種地上多投資,更別提一般的小農戶了。品牌農藥少銷、滯銷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由于品牌農藥功能單一、適應面窄,而農戶又對植物病害及防治了解不深入。如近幾年全蝕病菌處于休眠期,再加上天氣干旱,全蝕病沒有大面積發生,農戶認為播種時拌不拌種衣劑都一個樣。再加上個別農戶錯把紋枯病、赤霉病造成的大片死亡算在了全蝕病的頭上,使品牌農藥明珠投暗,今年市場狹小。
現實使然,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更不能歸錯農民不識貨,舍不得買名牌產品。農資經營人員應審時度勢,科學、正確地引導農民去改變種植結構,多方面、多角度去審視市場情況,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種植模式。紅薯、谷子、高粱,這些雜糧應有盡有,辣椒、西瓜、甜瓜,小香瓜等一應俱全,大棚果蔬也不落下;西瓜、辣椒等間作套種紅薯、玉米、冬瓜、花生互相映襯,彼此照應,這樣種田收益提高了,種植戶才會在種田上投入較大資金,“全蝕凈”之類品牌農藥自然暢銷、多銷、廣銷。
希望品牌農藥降低價格,放下身段,盡量平民化,增值服務,同時更希望品牌農藥改變功能單一、適應面窄的弊端,盡量一藥多用,大田、果蔬通用,果蔬多用,做“傻瓜式”的全能產品,滿足客戶的多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