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激烈试看120秒体验区_日本三级电影网址_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_国产91精品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亚洲v片,看一级黄色录像,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種衣劑藥害分析及解決方案

? ? ? 1? 種衣劑的優勢?
  作物種苗期主要病蟲害是指那些種子傳染、傳帶,土壤傳播、傳帶而在種子萌動后開始為害根芽的各種苗期病蟲,危害重,損失較大。?
  作物種苗期病蟲害一旦發作,即不能恢復,若是檢疫性病蟲一旦傳入則很難撲滅,很難在其初侵染的急劇發展、發作階段進行高效治療以控制發病。?
  如何在種苗期這一關鍵環節對種苗病蟲進行綜合防治?農藝措施如輪作、選種、分期播種,已收效甚微。采用化學藥劑干拌種、濕拌種,藥劑不容易粘著,經過貯藏搬動、運輸、播種等環節,脫落損失嚴重,藥效差,或因加工藥劑顆粒大,難以拌勻,藥效差,藥害重。病蟲害同時發生,殺蟲劑、殺菌劑同時混拌,用藥量高,且無論濕拌和干拌藥劑如粘著量小,藥效就不理想,成本也高。此外,種子處理后不能貯藏,需立即播種,不能作為種子標準化、社會化服務和產前服務的措施,只能作為種子消毒的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呼喚種苗期病蟲害控制與培育壯苗措施規范化、系統化、簡單化,且易復制、高效安全和環保。?
  種衣劑是由殺蟲劑、殺菌劑、驅鼠劑、復合肥、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增效劑、緩釋劑、成膜劑和表面活性劑等組成的具有殺蟲殺菌壯苗功效的復合型產品,適應農業高度機械化,它覆蓋在良種表面,能立即固化成膜,土壤中遇水只能吸脹而不會被溶解,從而使藥劑和微肥緩慢釋放,延長了藥效期,增加了防治效果,提高了種子質量,節約了農藥、肥料,減少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和對天敵的殺傷。藥劑和肥料從地下被緩慢釋放,通過根被傳導到植株地上部位,控制植株上部病蟲為害,保障作物健康生長,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增長。?
  種衣劑生產是農業產前的一個重要環節,利于種子標準化、產業化和商品化,符合我國高產、高效、優質農業的新要求。?
  2? 常見種衣劑藥害?
  2.1? 殺菌劑藥害?
  導致種衣劑產生藥害的殺菌劑品種主要有:三唑類的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丙硫菌唑、多效唑、硅氟唑、環菌唑、環氧菌唑、三唑醇、三唑酮、羥菌唑、抑霉唑、氯苯嘧啶醇、乙環唑、三唑酮、芐氯三唑醇、烯唑醇、福美雙、萎銹靈、拌種雙、拌種靈、丙森鋅、代森鋅、代森銨、代森錳鋅、二硫氰基甲烷、惡唑菌酮、咪唑菌酮、咯菌腈、甲基硫菌靈。?
  2.2? 植物生長調節劑藥害?
  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蕓苔素、復硝酚鈉、萘乙酸、24-滴丁酯,這些品種如若使用不當都會產生藥害。?
  2.3? 微量元素藥害?
  如礦物質營養鎂、鐵、鋅、錳、銅、硼、鉬等導致的藥害。?
  2.4? 殺蟲劑藥害?
  導致種衣劑產生藥害的殺蟲劑品種主要有:噻嗪酮、吡蟲啉、克百威、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藥害的共同特點是抑制作物生長,導致作物營養不良,影響作物出苗、分蘗、開花、結果、成熟,貪青晚熟而減產,重者絕產;葉變色、失綠、變黃、葉緣葉尖變色、下垂或葉枯死;地下根或腫大或萎縮,須根少,不長新根;植株矮小,不抽穗,花果畸形等。如大豆田30%多·克·福種衣劑藥害,大豆子葉邊緣紅褐色,真葉皺縮深綠,不展開,根彎曲,須根少或不長須根,嚴重的死苗。35%克百威藥害,每千克大豆種子用克百威有效成分2.4克即產生藥害,癥狀為大豆子葉邊緣紅褐色,真葉小而呈圓形,葉邊緣紅色,有的葉干枯、脫落,莖細弱,根彎曲,須根少或不長須根。30%多·克·福或35%(含隱性成分三唑酮,或吲哚丁酸,或復硝酚鈉,或三環唑等)種衣劑藥害,大豆下胚軸腫大,彎曲,不長須根,子葉不張開,或真葉皺縮不展開,嚴重的不出苗、爛種。又如玉米田35%或30%(含隱性成分三唑酮,或吲哚丁酸,或復硝酚鈉,或三環唑等)種衣劑藥害,抑制幼苗生長,葉變黃或白色,不長新根,嚴重的死苗、爛種;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藥害,玉米3葉期以后葉變黃或白色,下垂或爛葉,不長須根,嚴重的死苗,或葉鞘受損,葉在地表下拱不出土。?
  3? 種衣劑藥害原因分析?
  3.1? 種衣劑混配物質造成藥害原因分析?
  (1)殺菌劑造成藥害原因分析?
  殺菌劑來自化學合成,有些殺菌劑本身是植物外源激素,過量使用易中毒、產生藥害,抑制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降低幼苗免疫功能而感病。據南京農大周明國教授研究,三唑類種子處理與對照相比,對禾谷類作物出苗12天葉面積的生長抑制情況為:抑霉唑15%、三唑醇16%、丙環唑20%、三唑酮22%、氯苯嘧啶醇23%、乙環唑27%、芐氯三唑醇28%、烯唑醇45%。?
  如種衣劑含多效唑、抑霉唑、三唑醇、丙環唑、三唑酮、氯苯嘧啶醇、乙環唑、三唑酮、芐氯三唑醇、烯唑醇等均可降低出苗率,導致幼苗僵化,抑制地上部分的伸長,如抑制小麥苗的葉、根和胚芽鞘的伸長。三唑酮種子處理,造成小麥大面積不出苗,拌種靈對擔子菌中的銹菌、黑粉菌、絲核菌有特效,常用于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但對單子葉作物容易產生藥害,0.1%種子處理嚴重降低小麥出苗率。?
  2005年呼倫貝爾農墾局謝爾塔拉農場3000畝大麥用6%戊唑醇種衣劑拌種,嚴重抑制出苗和幼苗生長,全部絕產。?
  2005年黑龍江省拜泉縣使用含有隱性成分三唑酮35%多·克·福種衣劑,近萬畝大豆受藥害,嚴重抑制幼苗生長,嚴重的粉籽不出苗。?
  (2)殺蟲劑造成藥害原因分析?
  含有殺蟲劑的種衣劑以克百威及有機磷類殺蟲劑造成的藥害比較常見。克百威用于大豆拌種,安全系數太低,本不應該被登記用于種衣劑,控制在100千克種子用有效成分150克以內安全,但在用量過高或低溫等條件下,易抑制大豆幼苗根生長,根畸形,不長須根。?
  克百威3%顆粒劑與大豆種子混播,在大豆孢囊線蟲發生中等偏輕條件下防治孢囊線蟲,僅有15~20天的趨避作用,藥劑失效后繼續浸染危害,只能起到減輕危害、推遲浸染的作用,用過呋喃丹的大豆孢囊線蟲數量比不用的成倍增加,當孢囊線蟲數量達到中等以上時,呋喃丹顆粒劑無防治效果。?
  甲拌磷、樂果、甲基硫環磷、甲基異柳磷基本對大豆孢囊線蟲無效果,做種衣劑對地下害蟲有效期短,藥效差,對大豆不安全。應特別注意的是,受利益驅使,有的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宣稱有火龍秧子專用肥、專用藥,效果奇特,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用樂果、甲基硫環磷、甲拌磷等有機磷農藥,這些純屬誤導。?
  (3)人工合成植物生長調節劑造成藥害原因分析?
  根據現代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生命是酶的代謝,酶由營養決定,植物營養平衡,酶的代謝就正常,植物生長營養不平衡,植物就會缺某種酶或某種酶不足,會導致內源激素不平衡,進而誘發病害。酶是生命之本,植物激素是輔助酶,受酶的控制,酶受植物營養控制。?
  人工合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是人類認識的誤區。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與植物沒有親和性,赤霉素、蕓苔素、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復硝酚鈉等及其混配制劑,在嚴格使用條件下,如使用時期、用量、濃度、環境等表現為在某個階段直觀上是有效的,多次使用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和效益,應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第一大公害。?
  (4)微量元素造成藥害原因分析?
  植物種子本身是營養平衡的,因此,作物幼苗期不缺任何營養。?
  在種衣劑中混入人工生產的微量元素也有可能是一個錯誤,或可造成植物營養的不平衡,從而造成微量元素中毒。?
  鋅、鐵、錳、硼、銅、鉬、氯等稱為微量養分元素,占作物體內干物質的萬分之幾到百分之幾,甚至更少。微量元素主要來源于土壤,微量元素供應不足的原因一是土壤本身含量偏低;二是受土壤生態條件環境影響,如受土壤pH、水分、質地、通透性等的影響,有效態微量元素少;三是重視化肥使用,忽視有機肥使用,惡化了土壤生態環境;四是重視主要元素,忽視中微量元素的補充。?
  土壤中各營養元素之間有個平衡制約關系,如氮大都抑制植物對鉀、硼的吸收,鉀大都抑制植物對硼的吸收,磷大都抑制植物對鉀、銅、鋅的吸收,銅大都抑制植物對鐵、錳的吸收,鋅大都抑制植物對鐵的吸收,錳大都抑制植物對鉬、鐵的吸收,鎂大都抑制植物對氮、磷、鉀、鈣的吸收。?
  如1993年黑龍江省推廣的一款拌種靈,含硫酸鋅66%、硼砂13%、鉬酸銨1%,用種子量2%拌種,鋅、硼分別超過常規用量3.3、6.5倍,輕者推遲出苗3~5天,須根少、爛根,根莖彎曲,真葉卷縮,葉緣發黃,出現明顯缺鐵癥狀,重者爛根、爛種不出苗,大豆使用面積400多萬畝,其中130萬畝不出苗。?
  (5)輔助劑造成藥害原因分析?
  種衣劑選用輔助劑多是化學合成的,選用不當也會導致藥害。?
  (6)有效成分加工工藝問題?
  克百威不同加工工藝對作物安全性有差異。一是用高含量的呋喃丹經過熱熔加工成35%呋喃丹種衣劑,對作物安全性好;二是用高含量的呋喃丹經過粉碎加工成35%呋喃丹種衣劑,對作物安全性就差一些,原因是顆粒較粗。?
  3.2? 環境條件對種衣劑安全性的影響?
  (1)溫度影響?
  在低溫條件下,種衣劑隨著作物種子吸水進入種子,種子萌發生長,溫度低于13℃,種苗代謝停止,藥劑不能快速排出體外而中毒;在大于13℃條件下,隨溫度上升,種苗代謝能力加強,排毒速度加快,種苗安全性提高。?
  我國傳統計算作物生育期是以穩定通過10℃氣溫為標準,那是在不施化肥、農藥條件下做出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普遍使用化肥、農藥,作物栽培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經多年研究,在溫度低于13℃條件下,作物代謝緩慢甚至停止,解毒能力差,無論種衣劑、除草劑、殺菌劑、人工合成植物生長調節劑都容易造成藥害。?
  特別是在北方寒溫帶地區,如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春季受延遲性低溫影響,按傳統氣溫播種,作物使用種衣劑極易受藥害,每10年一個周期,總有1~2個極端低溫年;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上旬,總有低于13℃的天氣。此時如4月下旬到5月15日以前播種的大田作物,會導致出苗緩慢,20~25天后才出苗,使用種衣劑后,輕的3葉期后表現藥害癥狀,重的大面積粉籽。?
  (2)農藝措施影響?
  ① 拌種溫度問題? 拌種溫度在20℃左右最好,最低應在5℃以上。拌種溫度太低影響種衣劑的流動性,影響種子發芽率和拌種均勻度。北方早春拌種,由于拌種量大,往往提前拌種,由于溫度低拌不均勻而影響藥效。水稻拌種后種子水分增加了1%,低溫拌種對水稻種子發芽率影響大。?
  ② 播種深度影響? 播種過深影響出苗,加重藥害。?
  ③ 加水問題? 隨著種衣劑農藥的進步和加工技術的發展,種衣劑向用量少的方向發展,如2.5%適樂時、3%敵萎丹每100公斤種子僅用100~200毫升。傳統的拌種方式(手工、半機械化)很難拌均勻,需要加水稀釋才能混拌均勻。不同作物種子大小不同用水量也不同,一般豆類作物拌種用水量為種子量的0.8%~1%,禾谷類作物一般拌種用水量為種子量的2%左右,蔬菜類種子一般拌種用水量為種子量的3%左右。總之,拌種時要求達到混拌均勻、成膜好、不脫落的標準。?
  如大豆拌種用水量每100公斤種子在1升以下,用水量過高,種皮脫落,影響大豆發芽;如用2.5%適樂時200毫升,加水800毫升以下。水稻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水2~2.5升,小麥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水1~1.5升,甜菜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水3~4升。?
  ④ 拌種與播種間隔時間問題? 用種衣劑拌種后應間隔4天播種,間隔時間過短影響成膜效果,會加重藥害。?
  ⑤ 壟作與中耕時間問題? 北方早春氣溫低,起壟播種的比平播的溫度高,使用種衣劑對作物安全性提高。及早中耕有增溫放寒作用,作物拱土期抓緊時間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溫。?
  ⑥ 覆膜滴灌田注意事項? 覆膜的目的是保水、增溫。一是低灌水用井水不曬水,或滴灌水過飽和,或鹽堿地等均可加重種衣劑藥害;二是覆膜田使用除草劑多數沒有注冊登記,使用技術不成熟,會加重藥害。?
  3.3? 理性認識種衣劑效果?
  種衣劑是以種苗為保護對象、種苗病蟲為防治靶標、種子為載體的種衣劑包衣技術,是防治作物種苗期病蟲藥劑處理方法中的主要改進手段之一。種子包衣技術集防菌、防線蟲、防蟲藥劑和微生物制劑及微肥于一劑,集顆粒、浸、悶、拌、載、包、持于一役,其原藥高效內吸、廣譜,再加以成膜包護,隨播種入土,可做到靶標深層隱蔽施用,扼殺種苗病蟲于初侵染之薄弱環芾。?
  20世紀90年代種衣劑推廣初期,專家總結其有微量、集中、高效、持效、保苗增產、無污染、不殺土內天敵等優點,并有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效益,堪稱當前控制有關種苗病蟲害于初感染期的較好方法。?
  (1)安全性問題?
  隨著種衣劑的使用面積擴大與實踐,安全性評價的改進,逐漸認識到對作物的安全性日益突出,特別是殺菌劑的更新換代,大量激素類殺菌劑的使用,人工合成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的混入,導致事與愿違,藥害、肥害頻繁發生。?
  在使用化肥、農藥的生態環境下,特別是我國農業種植規模小與技術落后,使用種衣劑或將加重對作物的傷害而減產。?
  (2)種衣劑對病蟲害的控制效果有限?
  使用種衣劑并不能徹底解決種苗期病蟲害危害。?
  結論一是使用種衣劑只能做到推遲侵染,減輕危害,拌種就比不拌強。?
  結論二是要改進評價方法,在藥劑有效期內評價藥效,如大豆根腐病,殺菌劑只有20天左右的控制效果,使用種衣劑后達到20~25天,因此評價病害控制效果,不需要采用傳統的評價。又如克百威對大豆孢囊線蟲發生中等偏輕條件下防治,僅有20天左右的趨避作用,藥劑失效后繼續浸染危害,只能做到減輕危害、推遲浸染的作用,用過呋喃丹的大豆孢囊線蟲數量比不用的成倍增加,當孢囊線蟲數量達到中等以上時,呋喃丹顆粒劑無防治效果。?
  結論三是重在評價增產效果。?
  (3)使用化肥、農藥會加重種衣劑要害?
  使用化肥農藥會降低作物免疫功能,誘導發病,抑制作物生長、減產。?
  (4)遇低溫加重種衣劑藥害?
  在不使用化肥、農藥生態環境下,平均溫度穩定在10℃作為計算作物生育期起始溫度。在使用化肥、農藥,不使用有機肥生態環境下,應將平均溫度穩定在13℃作為計算作物生育期起始溫度,低于13℃播種,種衣劑對作物有嚴重藥害。?
  (5)農藝措施運用影響種衣劑安全性?
  農藝措施運用不當,會加重種衣劑對作物的藥害。?
  (6)種衣劑的組成成分必須重視?
  種衣劑中應禁止加入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外源激素)、微量元素、除草劑等。?
  (7)改進種衣劑評價方法?
  種衣劑藥效評價改為:① 種衣劑安全性評價必須有在低溫、不同播種期條件的評價資料。② 在藥劑有效期內評價藥效,化學藥劑一般在作物出苗后20~25天評價對蟲害、病害控制效果;生物制劑在作物出苗后30、45、60天評價蟲害、病害控制效果。③ 生物制劑對線蟲防效評價最好選用簡單對比法,每個處理區面積200 m2以上。④ 重在看產量。?
  4? 種衣劑藥害法律問題解讀?
  4.1? 涉及種衣劑法律?
  我國有一部法律和一部法規涉及種衣劑藥害。?
  一部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根據《條例》第一章農藥登記第七條規定,農藥臨時登記后,方可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范、試銷。?
  多數公司有誤解,認為種衣劑臨時登記后,就可以銷售了,不需再做試驗示范了,這種認識是不完全準確的。?
  一部法律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以下簡稱《推廣法》)。《推廣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條規定:“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的農業技術,必須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適應性和安全性。”第五章第三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向農業勞動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未經證明具有先進性、適應性或者安全性的農業技術,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當賠償責任。”?
  這兩部法律法規有互補作用。?
  《條例》明確農藥臨時登記后,要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范、試銷。?
  《條例》規定,由農業部藥檢所主持農藥登記,每個農藥進行兩年5地試驗,再由有認證資質的單位承擔登記試驗。?
  因此,《條例》規定,臨時登記后,農藥(包括種衣劑)不是銷售而是試銷,從臨時登記到正式登記須有4年時間,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范,從而完成正式登記所需要的材料。試銷的目的是經過試驗示范,評價臨時登記的種衣劑具有先進性、適應性和安全性,為種衣劑的正式登記完善使用技術。?
  種衣劑使用涉及農業技術,也適用于《推廣法》。?
  這個階段的工作應該由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主持,并組織各省植保站實施。?
  法律法規規定,農藥臨時登記后要與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各省植保站(如黑龍江墾區農墾植保站、新疆兵團植保站)合作,簽訂合同,對通過臨時登記的農藥,在不同地區、不同自然條件下試驗示范,評價對作物的安全性,探尋藥害預防與藥害解決方法,完善施藥技術,包括解決種衣劑與農藝措施、植保機械及規范的使用技術的完美結合。?
  4.2? 關于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與臨時登記后的試驗示范、試銷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一些公司為了商業目的,盡量簡化種衣劑田間藥效試驗的關鍵項目,特別是對作物安全性的評級項目只走形式和過場。因此,臨時登記后,藥害頻發,糾紛與官司不斷。?
  種衣劑田間藥效試驗與臨時登記后要解決問題歸納總結如下:?
  (1)試驗布點中自然條件的代表性問題?
  a? 種衣劑在低溫條件下易產生藥害?
  種衣劑使用早,常遇低溫,在低溫條件下,作物代謝緩慢,把種衣劑代謝排出體外的能力降低,特別是當溫度低于13℃時,作物新陳代謝基本停止,易產生藥害。選擇評價安全性試驗,不具備低溫氣候條件的不能正確評價種衣劑對作物的安全性。?
  黑龍江從南到北分6個積溫帶,從哈爾濱到黑河,溫度差異很大,當年登記試驗評價種衣劑在哈爾濱安全性時,多數種衣劑是安全的,但東部三江平原,西北大部分地區直到大小興安嶺腳下,則容易產生藥害。?
  b? 種衣劑登記田間藥效試驗的代表性問題?
  臨時登記前,需要生產商向農業部藥檢所提出申請,農業部受理并安排試驗。由于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所以每一個種衣劑要安排2年5地田間藥效試驗,登記試驗單位多為省一級農科院、農藥檢定站、植保站、農業大學等單位,特別是有些省區,如黑龍江、海南、江蘇、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內蒙古等,登記試驗單位的地理位置較偏,很難有代表性。?
  臨時登記后,需要與植保站合作,根據氣候特點,在使用地區,選擇有代表性地塊進行試驗示范,完善使用技術,解決安全性問題,如果發生藥害,既要找出發生藥害的原因,又要找出解決藥害的方法。?
  (2)室內試驗只能做參考,不能作為評價種衣劑安全性的依據?
  開發混配種衣劑制劑是在大量田間藥效試驗的基礎上,將農藝與使用技術完美結合,經試驗后開發出好的種衣劑混配制劑。近年來,種衣劑混配制劑篩選試驗問題突出,種衣劑論文大多數是室內篩選報告,從書本到室內,以此為依據開發、登記種衣劑,特別是添加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等,且未經田間藥效試驗,更沒有經過生產實踐的檢驗,使用這些技術不成熟的混配制劑,投入市場極易造成藥害。?
  (3)標簽與宣傳頁問題?
  種衣劑標簽或宣傳頁都具有法律效力,應該使沒有用過種衣劑的人,按照種衣劑標簽或宣傳頁能正確使用該種衣劑,不出錯。目前,種衣劑標簽或宣傳頁普遍存在問題較多,常見問題如下:?
  一是編寫過于簡單,如用量不規范,標準應該是100 kg種子,用多少制劑,容易操作。而目前標簽或宣傳頁上種衣劑用量多用倍數表示,需要當場換算,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常常計算錯誤。此外拌種方法說明不夠詳細,如用什么機械拌種,如何配藥,各種作物種子用多少水稀釋,拌種需要什么溫度,拌種后如何包裝、儲存等標簽上的說明都不是很詳細,用戶根據標簽不能正確操作,導致混拌和使用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
  二是過分宣傳種衣劑的安全性和藥效,沒有實事求是地說明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產生藥害,或抑制作物幼苗生長。未告知用戶藥害癥狀,尤其農藝措施運用不當會加重藥害,發生藥害后應該采取什么措施解救等,這些都未向農戶加以說明。?
  三是隨意擴大使用范圍。如覆膜田、地膜滴灌田均未取得登記,但也盲目使用,常導致藥害的發生。?
  四是使用種衣劑出現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
  4.3? 農藝措施與種衣劑安全性?
  農藝措施不規范常與種衣劑藥害混淆,或加重種衣劑藥害。因此一定要有當地突出影響種衣劑安全的農藝措施田間藥效安全性評價報告。?
  (1)作物播種期和水稻移栽期問題?
  北方自從推廣種衣劑后,播期普遍提前。播種期過早,溫度低,作物幼苗對農藥的代謝能力弱,藥害加重,抑制作物苗期生長,延誤農時而減產。?
  北方大田大豆、玉米、棉花、蕓豆、紅小豆、綠豆、瓜類、甜菜等播種過早,因種衣劑中含有激素、殺菌劑等,早春低溫會加重藥害。?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專家提出,水稻移栽適宜期在5月15~25日,由此黑龍江農墾總局要求水稻移栽期在5月15~25日,最晚不得超過5月31日,一般移栽后8~10天就可緩苗,移栽期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近年來,由于一些行政領導為了政績而盲目將移栽期提前到5月10日,甚至5月5日,還有更早的在4月30日。早移栽,溫度低,緩苗需要15~20天,易造成藥害。?
  (2)水田水層管理問題?
  在水稻移栽后為了應付低溫的影響,栽培技術要求灌水加深水層保溫,除草劑使用技術要求水深不要淹沒心葉,水層過深會加重藥害。?
  (3)秧苗素質問題?
  俗話說“壯苗八成收”,種衣劑的使用多數添加了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的添加微量元素或激素型外源殺菌劑,如種衣劑混拌不均勻,再加上播種過早,秧苗遇低溫會造成藥害。?
  (4)施肥問題?
  如大豆普遍施氮肥過多,尤其是市場推廣三元素復合肥,配比不合理,氮過多,磷、鉀元素含量多數比標簽標出的含量少得多。苗早發,農民習慣多追施氮肥,氮過剩導致作物細胞疏松,不抗藥,易發生藥害。大豆苗后施兩遍尿素,導致大豆徒長,植株繁茂高大,花粉少,結莢少,易倒伏,出現減產。?
  (5)播深問題?
  播種過深,影響出苗和生長,造成弱苗,易發生藥害。?
  (6)秸稈還田出現的問題?
  近年來,水稻秸稈深翻還田,在高溫條件下秸稈無氧發酵,產生硫化氫、氨氣、甲烷等有害氣體使水稻中毒,葉鞘變褐,根變紅、變褐,抑制水稻生長,容易加重種衣劑藥害。?
  (7)發生種衣劑藥害選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解救加重藥害?
  發生藥害的傳統解救方法是選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或含有人工合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葉面肥,都會加重已經發生除草劑、種衣劑的藥害,或者引起新的藥害。?
  (8)除草劑殘留藥害與種衣劑混淆?
  除草劑殘留藥害與種衣劑藥害混淆難以分清,有時兩種藥害癥狀同時發生,更加加重種衣劑的藥害。?
  (9)地膜覆蓋田使用除草劑會加重種衣劑藥害?
  地膜覆蓋田除草劑使用技術不成熟,盡管多數產品經過登記,但藥害仍發生頻繁,危害嚴重。產生的原因一是忽視地膜覆蓋田的特殊性,多數除草劑注冊登記田間藥效評價時忽視或未做地膜覆蓋田安全性評份。二是推薦用藥量大。地膜覆蓋田受溫度、濕度、土壤理化性質、除草劑自身特性等因素影響,在除草劑使用過量的情況下更易產生藥害。三是施藥機械不標準。四是地膜覆蓋田灌溉、滴灌用水溫度過低,過量灌水,或鹽堿地灌水過多,易造成堿害。?
  (10)井水不曬水直接灌溉或噴灌導致的種衣劑藥害問題?
  北方井水從井中抽出不曬水直接灌溉,水溫在35℃,特別是在高溫天氣時灌水,或噴灌,會加重種衣劑藥害。?
  5? 種衣劑藥害的預防與解救?
  5.1? 種衣劑藥害的預防?
  (1)加強安全性評價項目?
  種衣劑在田間登記試驗中應該增加的項目包括:① 低溫條件下的安全性評價;② 適期播種條件下的安全性評價;③ 在施化肥、農藥條件下的安全性評價;④ 與農藝措施配套的安全性評價。?
  (2)適期播種?
  在使用化肥、農藥生態環境條件下,北方播期(插秧期)應以穩定通過平均氣溫13℃為準,如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吉林北部等,5月15~25日為大田(玉米、水稻、大豆等)適宜的播種期,各地根據這個原則,選擇適宜的品種,根據當地氣象資料分析,經過田間試驗,確定適宜的播期。如大興安嶺農墾局按傳統10℃以上積溫計算,作物生育期為110~120天;按13℃以上積溫計算,作物生育期為85~95天。?
  (3)種衣劑與功能性植物營養劑混用?
  多年來,黑龍江農墾總局植保站研究預防種衣劑藥害的最佳方法是與功能性營養劑混用,平衡微生態菌群,給有益微生物提供營養,調整酶的代謝,增加植物種苗期的自身免疫功能,促進植物幼苗的新陳代謝和排毒、解毒,促進幼苗快速生長。?
  每100 kg種子選用益護200毫升+禾生素150毫升與種衣劑混用,或在已經拌過種衣劑的種子中再拌相同劑量的益護+禾生素。?
  近兩年,在嫩江縣、大興安嶺農墾局、黑龍江墾區等地選用禾生素+益護混用,既解決了除草劑殘留藥害,又解決了種衣劑在低溫條件下的藥害。在大豆1~2片復葉期、3~4片復葉期,玉米3~4葉期、5~6葉期,每畝用禾生素50毫升+益護50毫升噴霧,對大豆根腐病、大豆線蟲病,玉米大小斑病、莖基腐病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第一遍噴霧可與苗后除草劑混用,不影響除草劑藥效。?
  5.2? 種衣劑藥害的解救?
  種衣劑藥害同除草劑、病毒病、植物營養缺素癥等一樣都會抑制生長,導致營養不良,實際上是酶的代謝問題,是由于植物體內微生態菌群失衡、植物營養失衡導致。解決的方法同上:選用功能性植物營養劑,每畝用益護50毫升+禾生素50毫升噴霧。?
  噴霧方法要規范,要點是人工選用進口80015型扇形噴嘴,配100篩目柱形防后滴過濾器,壓力2個大氣壓,噴液量7~10升/畝。噴桿噴霧機選用進口80015型扇形噴嘴,配100篩目柱形防后滴過濾器,壓力3~5個大氣壓,噴液量5~7升/畝。?
  選用適宜氣象條件作業,溫度13~27℃,相對濕度65%以上,風速4米/秒,晴天上午8時前,下午6時后進行噴霧作業。?
  6? 未來種衣劑的發展趨勢?
  根據植物營養免疫學新理論,植物營養平衡、酶代謝正常,作物就健康;給作物提供礦物質營養的同時,又要補充功能性營養,也要給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供營養源,即培養基。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惡化了土壤生態環境,有益微生物缺乏營養,導致有害生物特異繁殖,不斷人為制造有害生物災害,解決的方法是用生物技術將有氧發酵秸稈等還田。?
  新觀念不是消滅病原菌,而是使土壤與作物體內微生物菌群達到平衡,使有害生物得到抑制。?
  未來種衣劑首先淘汰外源激素(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殺菌劑逐步被功能性植物營養劑替代。?
  作物激素是輔助酶,受酶的控制,作物缺少激素,應該調整營養平衡來解決,使用激素是本末倒置。并且植物外源激素與作物沒有親和性,只能引起作物體內酶的代謝紊亂,造成新的藥害或加重藥害。?
  作物種苗期并不缺乏礦物質營養,人們憑空想象使用微量元素反而會造成營養不平衡。近幾年,國外公司在產品開發上逐步由化學合成轉向生物發酵,新注冊的種衣劑有效成分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具有廣譜抗菌、促進生長、誘導抗病、防災抗災能力強、增產、改善品質等特點,只不過我們沒有認識到。?
  農藥企業需要轉變觀念了,要深刻認識今后若干年國家更加注重農藥化肥減量施用,治理土壤污染。農業生產急需解決防災減災問題(包括有害生物、旱災、澇災、低溫冷害等),只要圍繞著農藥、化肥減量施用和防災減災開發產品,相信未來商機會無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陆川县| 新宾| 美姑县| 青州市| 定安县| 庐江县| 蒲城县| 上高县| 余干县| 宕昌县| 马山县| 阆中市| 大足县| 南雄市| 新竹县| 湾仔区| 施秉县| 泉州市| 濮阳县| 寿阳县| 汤阴县| 绵竹市| 乐安县| 湾仔区| 彰武县| 永寿县| 扎兰屯市| 黄大仙区| 永兴县| 金平| 聂拉木县| 广南县| 广丰县| 连山| 丰宁| 永平县| 莱阳市| 柳林县| 独山县| 海淀区|